隨著新藥不斷研發,生產技術不斷提高,為了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、減少不良反應、提高患者依從性,而將藥物制成了各種不同的劑型。但如果患者服用方法不正確,不僅會影響藥物療效、延誤病情,還可能產生不良反應。常規劑型中應用較廣的應該是口服給藥劑型。那么,你的服藥方法正確嗎?不同劑型的藥物在服用時應該注意什么呢?
口服給藥劑型主要有片劑和膠囊劑,片劑又包括普通片劑、分散片、咀嚼片、腸溶片、緩控釋片、泡騰片、口腔崩解片等,膠囊劑又包括硬膠囊和軟膠囊。一種藥物可以有多種劑型,不同劑型的服用方式又各異。
分散片
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勻分散的片劑。水中分散后飲用,也可吞服或口中含服,同時適量飲水,不宜直接口服,否則藥效會大大降低。此種片劑吸濕性較強,儲存時注意保持干燥。
咀嚼片
在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劑,如碳酸鈣咀嚼片??谇恢芯捉阑蛲谭r使藥物溶化后吞服,服用時在口腔中咀嚼時間應長一點(5~8分鐘)在慢慢隨唾液咽下,盡量少飲水。
腸溶衣片
腸溶衣片的包衣只在腸液中溶,而在胃液中不溶,如阿司匹林腸溶片。因此一般藥物制成腸溶衣片的原因就是:一、防止藥物在胃內被破壞;二、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。其正確的服用方式是,飯前以適量溫開水送服,整片吞服,不可嚼碎或掰碎破壞腸溶衣,否則使藥物在胃內釋放,被胃酸破壞失去藥效,或刺激胃粘膜產生副作用。腸溶片與普通劑型外觀相似,如用法錯誤則達不到包衣的目的,甚至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。
泡騰片
系指含有碳酸氫鈉和有機酸,遇水時二者反應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而成泡騰狀的片劑,如維生素C泡騰片。以100~150mL涼水或溫水浸泡,完全溶解或氣泡消失后飲用,嚴禁直接吞服或含服,原因是如果泡騰片沒有完全溶解卡在喉嚨里容易導致窒息的,再者泡騰片直接進入體內會產生大量的碳酸氫鈉氣體,輕者會胃腸不適,嚴重者可能會危及生命。服藥前還要注意觀察藥液,若藥液中含有不溶物、沉淀、絮狀物時不宜服用。
口腔崩解片
又稱口腔速溶片,在口腔中迅速崩解或溶解,一般吞咽后發揮全身作用。特點是吞咽時不用水,唾液即可使其崩解,也可放于水中崩解后送服,尤其適用于吞咽困難的患者或老人、兒童。
膠囊劑
此劑型具有以下特點:可掩蓋藥物的不良臭味,提高藥物穩定性;可使藥物在體內迅速起效;可使液態藥物固體劑型化;可延緩或定位釋放藥物。膠囊劑在服用時至少要飲水300毫升以上,防止藥物粘在咽喉部或食道壁上,造成食管損傷甚至潰瘍,所以咽下時應先服一大口水、頭稍稍后仰,以使膠囊順利入肚;應整粒吞服,千萬不能將其捻碎,更不能棄殼服粉。
不同藥物劑型有不同的服用方法,須嚴格遵守,注意事項也應了然于心,否則不但會影響藥效,甚至還可能發生危險。